Thursday, January 08, 2015

2015的台東夢 貨櫃屋集村計畫

前言:我是因為「月昇都蘭」民宿才愛上台東,他們開業前的一個採訪,開始我和娟姊與淑雲的友誼。十年過去了,她們的人生有新的選擇。祝福總是充滿夢想的她們!至於我自己會不會愛台東愛到要移民,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



  頂著冬日的烈陽,江翠娟走過台東東河鄉興昌村凹凹凸凸的農地,思考著要怎麼整這塊地、運貨的吊車怎樣開進小徑才不會傷到樹木。林淑雲則爬上這片荒地上略顯生鏽的水塔,琢磨著之後水路要怎麼設計。戴著大草帽的蔣佩瑾邊巡地邊出意見:貨櫃屋可以擺這裡、那裏可以做生態池、這裡可以種些香草植物……。忙累了,三個人在椰子樹下席地而坐,面對著太平洋,海岸線跟著都蘭山的線條相接,有如一個安穩的臂膀讓這三個離開職場、遠離故鄉的女人歇息。因為這片山、這片海,來自西部、北部的這三人,打算在此共度人生下半場。


 很多人都有「和好朋友住在一起養老」的想法,但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實際執行起來卻很有難度,江翠娟說:「每個人到底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價值觀,好朋友不見得可以天天住在一塊。」深受武俠小說大俠氣質影響的江翠娟,年輕的時候曾發下豪語:如果我可以賺到一億,要開孤老院,照顧朋友們。她笑著說:「年過五十,這輩子是不可能賺到一億,但朋友們一起生活、彼此互相照顧或許是可行的。」


 十年前,SARS風暴讓她結束了鍾愛的旅遊業、重新思考人生,於是和好友們從彰化移居到台東想一起生活,江翠娟表示,那是第一次萌生集村一起生活的想法,但當時大家還年輕、還是想在新天地打拼看看,於是共同在台東都蘭村買地,開了民宿「月昇都蘭」,這是都蘭第一間有規模的民宿,反應非常好。然而,當最初來台東一起生活變成一起「討」生活時,朋友之間就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一開始四個人的組合漸漸拆解,他們仍然繼續在台東生活,只是最初集村的夢想並沒有達成。


 在開民宿的歷程中,江翠娟與夥伴林淑雲認識來自台灣四面八方的朋友,其中有些人亦想在台東開始人生下半場,集村的念頭再次湧現。「經過十年的民宿生活,再加上自己心境的改變,在今年結束手上的『私房景點』民宿工作後,我覺得我知道要怎麼進行這件事。」江翠娟說。


  就她的經驗,一起生活的第一關買地與蓋房子就已經挑戰不少人的荷包和心情,而一旦花了錢,搬來台東才發現自己不適合住在這裡,更增添人生的負擔。於是她和友人先承租為期十年的國有地,在這片四甲背山面海的土地上,她們放棄打地基、蓋房子,而選擇對環境沒有侵入性的貨櫃屋,林淑雲說:「在都蘭買地蓋房子花千萬跑不掉,但一個貨櫃屋約十萬元,重新裁切、設計裝潢,建築成本一定遠低於蓋房子。」國外許多舒適貨櫃屋的案例成了他們參考的範本,而如何對環境友善更是她們思考的議題,所以他們參加了「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的自行發電計畫,擬以太陽能供給自己的電力。「我們希望能源自給自足、飲食也可以自給自足,所以日後自己的菜自己種,這片土地會成為集村人一起栽種的農場。」林淑雲說。


 貨櫃屋成本低、可移動的彈性提供想來台東養老、務農的朋友另類的選擇,目前貨櫃屋集村計畫將在明年二月落實。原本在台北從事珠寶與旅遊業的蔣佩瑾已移居台東八年,對於這個計畫相當期待,她說:「這是有點黏又不太黏的作伴計畫,彼此照顧但又有自己的空間過日子,最重要的是,可以省下惱人的買地蓋房子成本。」


  蔣佩瑾提醒想要來台東養老的都市人,這裡沒有夜生活、適合喜歡獨處的人、生活不似都會便利、田園生活一定有壁虎老鼠做伴、夜晚很黑。她樂觀的說:「我們是嫁給台東的單身女子,因為愛上了,所以可以為這裡卸下高跟鞋、過著農婦的日子,但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