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12

寄明信片比吃飯還貴,但還是要寄

   雖然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雖然智慧型手機到處氾濫、雖然靠著facebook可以一路打卡告訴全天下我現在在哪裡,但我還是喜歡買明信片、寫明信片、收明信片,相較於雲端科技的通訊,實體的明信片更有旅程風塵僕僕的感覺,收到明信片的心情和收到手機簡訊寫著「我在巴黎」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幾乎每趟旅程我都會寫明信片給友人與自己的信箱,試圖讓明信片延長旅行。對我來說,蓋上郵戳、郵寄抵達的明信片是最佳的旅行紀念品。通常寄給自己的明信片不太會寫什麼感受,而是庶務性的交代這一趟的行程動線、季節、氣溫、花多少錢,然後羅列此趟覺得最好吃的前五名食物與前五名的景點,當然,難玩與不符合期待的景點也要寫上去。


通常明信片都在已經返台後好幾天才會收到,心情早已調整到認命上班族的情緒,然而一張搭飛機而來的小小明信片卻可以讓日子又開了一扇登機門,看著當時的筆跡、記錄而讓思緒翹班,重新溫習一趟旅程。給自己的明信片像是一帖回魂散,重現旅行動線、溫度、氣味,雖已經遙不可及,但明信片證明了自己曾經經歷的美好。


 有時候,明信片是一架紙飛機。寫給友人的字句往往簡單到無創意,常常是:這裡很好玩,希望你也能一起同遊。不過寥寥數字卻可以搭著郵票(省下機票錢)從一個地方飛行回到台灣,每次在明信片上貼上航空貼紙時,都會羨慕明信片可以如此輕鬆自在的飛行。


 沾過郵戳、飛過天際的明信片彷彿有自己的旅行生命,和在書報攤新買的明信片氣味完全不同。儘管有些皺摺、儘管郵戳的油墨暈開、儘管一路上可能受到雨水的洗禮,歷經風霜的明信片活生生的就是一個旅行者的樣子,擺脫光鮮亮麗的外表,飽吸一路上的故事。收到明信片的時候,往往不在意正面的風景是什麼、背面的文字是什麼,反而珍惜她那千里迢迢流洩出的味道。


 通常到越遙遠的地方就越有高度的熱情寫明信片,想到明信片也要飛個大半個地球才能回到台灣就會很期待這種「壯遊」。在南極的時候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寫明信片,當時走訪的多是英國研究站,明信片飛回台灣的路線非常曲折,必須先搭船到福克蘭群島,再從那個島搭飛機回英國,最後從英國飛來台灣。明信片的旅程比我還要艱辛,足足晚了我一個月才回到台灣。這種沾過極地企鵝體味、又造訪過倫敦的明信片,就像探險家的鞋子破破髒髒的,但很想把它放在展示櫃裡陳列。


 寫明信片這種事說簡單很簡單,但說難真的很難。在熱門的觀光區、已開發國家寫明信片、寄明信片非常容易,不過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沒那麼先進,這幾年去的一些國家讓寄明信片成了一種旅行的考驗。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有賣明信片的地方卻沒有賣郵票,買郵票必須去郵局,但郵局的營業時間都是平日白天(中間還有漫長的午休時間),有時候為了買郵票還必須變動行程、特別去找郵局。我曾經在聖誕節假期走訪智利,當時郵局都沒有營業,包包裡寫好的一疊明信片完全無法寄,只好回台貼上中華民國郵票郵寄給朋友。

 最重要的是,南美洲寄明信片的郵票很貴。在哥倫比亞本要寄幾張明信片回台,郵局的小姐再三提醒:「你真的要寄明信片嗎?我們都不寄明信片的,太貴了,寄一張明信片的郵資我們可以吃一頓飯。」明信片一張約十塊台幣,可是那張郵票卻將近90元台幣,如此貴氣的明信片若寄太多真的會破產。


 曾經收過友人自己畫的明信片,比起制式的風景圖片(有的還拍的很假),自己在旅途中速寫畫下的明信片,更是洋溢手感的禮物。對旅人來說,明信片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旅程中之必需品。


幫親友挑選明信片是旅程中重要的行程之一



^買明信片的時候也可以觀察攝影者或設計者觀察一地的角度



 ^把明信片投入信箱,明信片即展開他自己的旅程。



^買明信片不貴,往往貴的是郵票錢,有時候買明信片的郵票就大傷荷包


Friday, August 24, 2012

匈牙利必buy


當大夥兒醉心於H&M和Zara時,我埋頭於賣場裡的大超市,拉著小推車想要擁有匈牙利的滋味。Robert看我一臉茫然樣,火速的幫我在籃子裡置入匈牙利必買物產。回到台灣至今才把行李整理好,帶回來的物產中,有三樣在抵台24小時內就被吃掉了。



*鵝肝醬。是鵝肝很不人道,儘管很好吃。現在歐洲的鵝肝全部是匈牙利出品,在法國出現的也只是標誌著Made in EU。匈牙利的鵝肝真的很便宜。上頭含量50%,一瓶台幣60元不到。我還買了鵝肝含量75%的,145g價格5369ft,約台幣725。




*匈牙利紅椒做成的辣椒醬,偏鹹,小辣。但對歐洲人來說算是很辣。匈牙利是少數歐洲吃辣的民族。



*Salami首選品牌Pick,紅椒口味,回來party立刻秒殺吃完?


*匈牙利人最喜歡的巧克力品牌BOCI,很甜。



*巧克力裡頭包著cheese,要冷藏,是很溶口的甜點。


*貴腐酒。匈牙利製作貴腐酒的歷史比法國早了快兩百年,是佐鵝肝的聖品,也可當甜點酒。價格實惠。500ml,2599ft,約台幣351。

Wednesday, August 01, 2012

一次性的旅遊


 每每到了旅程的最後一天都會有點不捨,感嘆時間過得飛快、感嘆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感嘆假期太短、感嘆身不由己不能任性的愛待多久就待多久……。大多數的旅程都讓人不想終結、不想離開,只好不斷的投許願池,希望自己能舊地重遊重溫美好的時光。難分難捨的情緒往往讓旅程的最後一夜失眠,其實,是不想睡,很怕一闔眼,眼前的光彩就消逝了,從此和這方風景斷訊。



 去得地方越多、看得世界越廣,赫然發現,地球上稀鬆平常與平淡無奇的地方仍是佔絕大多數。有些地方面無表情了無情緒、有的地方則假的讓人想逃,「我應該不會再來這個地方」的念頭不斷升起,原來,地球上真的存在著不想回去的地方,存在著一次性的旅遊。



 站在混濁的江畔,帶路人指著江中之島說著未來五年將會有七星級酒店落成;行經水泥叢林步行街,帶路人又說著五年前這裡還是農村現在都變成了商場;轉進城郊的新穎古鎮,我納悶的問道:「是剛修不久嗎?」帶路人驕傲的說:「是全新完工的,有古鎮才能拼觀光,台灣人不是很喜歡逛老街,我們就蓋了一條老街。」時空在大江畔變得錯亂,帶路人自吹自擂的歷史其實都是一則又一則未經考證的傳說,龐大又異想天開的造鎮計畫仍大刀闊斧的進行著,徹頭徹尾的要打造迎合觀光客的主題樂園。多年前沉迷的電玩「模擬城市」沒想到就立體的浮現在眼前,車道開的很寬,但總有人逆向行駛;樓房蓋得很高,但總有幾棟歪斜的搖搖欲墜。行旅在這個全新的旅遊地,我每天都想逃。



 帶路人仍繼續的說著這三年來將投資幾個億、經濟成長有多少的GDP、旅遊前景將有幾千個來客數……。我關上了耳朵,翻著奈波爾寫的「大河灣」,跟著主角沙林在非洲內陸的一個大河旁虛無又無奈的度日。小說情結裡在非洲叢林裡打造新穎亮麗「國家園區」的場景沒想到就在我的眼前上演,帶路人神采奕奕的說新市鎮將成為亞洲的中心、國家的心臟。然而,離這個心臟不到二十公里之處仍是一片農村,仍是沒有門的廁所。



 這絕對是一次性的旅遊,但當意識到一次性那麼絕對且不可動搖時,突然珍惜起每次按下快門的時光。喀嚓,這是最後一次拍做作的特色表演了;喀嚓,這是最後一次拍城市的大景了;喀嚓,這是最後一次參觀一點也不休閒的休閒農場了;喀嚓,我應該不會再從這個機場降落。離開的意志很堅定,不重遊的決定很堅決,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後一次。





 在離開前的最後一晚,我失眠了,是興奮的睡不著,想到要離開突然心跳加速,有掙脫的快感。原來,好玩到不想離開與不好玩的想要離開都是一樣的讓人睡不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