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1, 2009

卡車露營玩非洲


幾年前,聽一個女性朋友在非洲搭卡車、一路穿過非洲大陸,走了一個月,後來還在辛巴威的維多利亞瀑布泛舟、不慎翻船,差一點淹死……

諸如此類的冒險故事總會引起我神往,佩服對方的勇氣,自己也在腦海裡邊之起一路搭便車、獨闖非洲大陸的情境。

過去的我沒想到卡車旅行也是一種旅行方式、沒想過卡車穿越非洲大陸也是一種旅遊商品,直到今年有機會走一趟南非的卡車旅行公司Drifters的波札那行程,才明白,原來所謂的非洲越野露營之旅其實和一般的團體旅行沒什麼不同,只是交通工具變成能上山下海的四輪傳動大卡車、住宿變成搭帳篷,原以為是孤寂的暗星薩伐旅,其實是按表操課的團體遊。

卡車+露營,理所當然的就覺得應該是超便宜之旅。但,這也是一個大誤解。因為需要很多油錢、再加上旅行的國家波札那、辛巴威物價非常非常高,比台灣還貴,所以旅行的成本也高。此外,行程一路穿梭的國家公園門票昂貴、租露營地也很貴,使得一趟基本款的卡車露營行程每天價格要美金110元,若你需要人幫你搭帳篷、洗盤子、搭比較美的浴室、多一輛裝備車同行,費用高到逼近每天一萬台幣。怪不得Lonely Planet的波扎那(Boswana)旅遊專書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想便宜的旅行,就不要把波札那列入省錢之旅!

在大眾交通不甚便利的非洲,卡車旅行的模式讓許多旅人可以比較輕鬆、簡單的進入非洲旅程,所以在此地可以看到多家卡車旅行公司,行程琳琅滿目,可以從開普敦到開羅走上四十天、也可以烏干達12天、納米比亞沙漠12天、莫三比克海洋之旅14天,只要你辦得到簽證,透過卡車旅行要深入非洲一點都不難。所以,卡車露營非洲之旅並非冒險行程、也沒多了不起,但是,因為在非洲,似乎所有可行的事,都被認為了不起。

如同搭遊輪,闖蕩非洲大陸的卡車就像一艘船,所有的行李、食物、餐具都在車上,車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我坐的那一梯次波札那之旅車上有十一個人,因為費用不便宜,車上的旅人並非我當初所想的一票青春少年兄,而是有一定收入、熱愛嘗鮮的壯年族群,有德國女醫生、瑞士醫護人員、阿根廷google工程師、剛離開美國運通旅行社的澳洲經理……,一行人在同一個時間點一起度過兩個禮拜的波札那晨昏歲月。其中,最年輕的是司機間導遊Neil,23歲,他來自南非,在卡車公司工作兩年多,一開始的六個月是魔鬼訓練歷程,一個人除了要會開車、還要會修車、要有辦法單人換輪胎。除了和車子有關的相關技術,他還要會烹飪、要有辦法每夜野營在營火前變出豐盛的料理。此外,豐富的動物、植物、天文、歷史知識不可或缺,因為這樣的旅程有大量的時間必須分享、必須靜靜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必須習慣每天到晚上八點多星子就從地平線的一端蔓延到另一端,Neil笑著說:「長夜漫漫,星星那麼多,客人一定會問起星空的星座。」許多Drifers的員工都撐不過半年,常常一批新人來,半年後只剩三分之一,不過剩下的,就會一直待在這兒,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夜夜以大地為枕的生活型態,在現代化的社會裡,如同神話。23歲,能有這些歷練,生命的線條勢必豐富不少。


兩個多禮拜在卡車上的日子,穿過筆直的公路、更多的時間則是在坑坑疤疤的泥土路載浮載沉,非洲的風、沙、陽光一起收納在行囊中、染在皮膚上。沒有看到像肯亞、坦尚尼亞那麼眾多的野生動物,可是每天都有美的只能屏息的夕陽、以及塞滿穹蒼的星空。起初嫌沈重的帆布行軍帳、到後來越搭越順手,帳篷很重、不過也因此睡得很安穩,掀開帳篷的窗戶、天窗,星子、月光天天閃耀在睡夢中。環繞叢林的,是各式各樣的動物聲響,河馬聲、大象聲、獅子的嘶嘶聲,大自然的運行就在吐納之間。

旅程的終點是穿過可鳥瞰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尚比亞的公路,進入辛巴威,在辛巴威維多利亞瀑布的旅館入住。連續兩週的露營讓人一進旅店對一按就亮的燈、一轉就流出的水感到不可思議,對於厚厚的水泥牆所築起的「房間」竟有些不習慣。因為近期的政治動盪,旅店的窗還有鐵條防止小偷侵入,人工的世界在那一剎那突然顯得可悲。

卡車旅行不見得可以玩非洲或玩某一個國家玩得很深入,但它解決了非洲最複雜的交通問題,如同遊輪,常常是走馬看花,只是卡車旅行讓旅人在非洲從事「走馬看花」這件事時,可以比較不辛苦。(如果你讀過保羅索魯寫的「暗星薩伐旅」從開羅到開普敦的交通路程,就知道搭車是多辛苦且賣命的事。)。車上的旅人,固然無形之中組織成一個小世界,不過在開闊的天地之間,人和人的距離、人和自然的距離,很容易拉近。回來兩個多月,老實說,「風景」的強度沒有常常讓我想起,倒是在卡車上的搖晃感、躺在營地的上的觸感時常湧來。非洲,會讓人上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