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05

週末狂熱IN CITIES

暑假過了一大半,如同每一年的夏天,豔陽總讓人瞇著眼、不想把東西看清楚,恨不得立刻衝進冷氣房。但是今年夏天,由於企畫一系列「女性都會自由行」的專題,使得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門,感受鄰近國家夏天的沸點與熱度,與其說是製作女性都會遊的題目,倒不如說是到個個城市挑戰夏天,於是,入夏以來,我去了胡志明市、香港、曼谷、北京……,看見了夏天、也看見了不同城市的週末。

我自己是ㄧ個喜歡週末待在家裡不問世事的人,不喜歡週末處處的人潮、車潮、與超人氣的浮躁,或許平日的工作就是在個個風景區鑽來鑽去,到了週末亦發覺得「世上只有家裡好」!不過這個夏天,我幾乎每兩個禮拜就要到不同城市過週末,去當混在人潮中的一份子,許久未燃燒的週末狂熱悄悄的在底起了火苗。

六月中,我在胡志明市。西貢的城市風情令人驚豔,我在DONG KHOI街上來來去去,拍照之餘和日本妹妹們穿梭一家又一家精巧可愛的服飾店、飾品店,看著身材姣好的越南妹在街頭柔媚的風情,令人很想好好妝點自己。夜晚,和當地台商擠進一家西貢超人氣的小吃店,週末輕鬆的氣氛讓人食慾全開。回程的路上,看到一對一對的戀人們在馬路中央的安全島上談情說愛,機車就停在馬路中間。整排的情侶,攻佔胡志明市的大街,街頭的喇叭聲完全不干擾戀人們談情的氣氛。

六月底,我在香港。週末正巧是香港購物節開幕,陣陣大雨澆不熄流連各大商場血拼客的購物慾,我坐著小巴士穿梭香港的個個知名商場,一路堵堵堵,週末的香港街道徹底癱瘓。堵車加上窗外的大雨,是我見過香港最令人想逃的週末。不過天氣與車流並未減低遊客遊玩香港的遊興,ㄧ個南下消費的北京妹就說:「到香港不用管天氣,反正一路買買買就好,從商場到另ㄧ個商場淋不到雨也曬不到太陽!」同樣的,看不見天空。

七月初,我在曼谷。天氣沒有想像中熱,星期六下午的曼谷街頭很輕鬆,不想在Chit lom與血拼客廝混,我繞到自己熟悉的Khaosan Road。從港口上岸,經過ㄧ個砲台公園,公園的舞台上有幾名年輕人帶著上百個路過的泰國男男女女在公園裡跳有氧舞蹈,滿滿的活力吸引著我和他們一起舞動著。此外,有更多更多的曼谷人,自在的在公園草地上鋪著一塊野餐布,全家人就悠哉悠哉的躺著享受週末時光。

七月下旬,我在北京。出發前被告誡很熱且很悶,整個城市會把人蒸熟。一下飛機,北京下著雨,北京的朋友說:「妳把台灣颱風的雨都帶來了,真好!」星期五晚上,和台灣朋友混著三里屯靠近青年旅館一帶的酒吧,一家一家的進去逛逛,後來在位在四樓的Bar Blu的電扇下跳了ㄧ個晚上。週末狂熱漸漸燃燒,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外國人湧進酒吧,人氣讓週末的節奏快轉到沸點。之後,又轉往工體西路一帶,繼續和陌生人裝熟、繼續搖滾北京。

七月的最後三天,我在台北。參加堪稱「今年最美好的三天」的野台開唱,在兒童樂園裡的風、林、電、石、山個個舞台裡穿梭,與三五個朋友享受台北美好的夜晚,左手拿著啤酒、右手拎著扇子,台上唱著、台下跳著、天空不時有飛機劃過……。很想留下這一刻,簡單而快樂,在台北七月的最後ㄧ個週末。

Wednesday, July 13, 2005

還是在混Khaosan Road

來曼谷好幾次了,每次來目的不同、住的地區也不一樣,但是常常晃到最後還是晃到Khaosan Road。很多人一聽Khaosan Road 眉頭會一皺:「咦!那個地方好像很亂,不是很安全的樣子!」、「Khaosan Road太多洋人在混了,不是真的曼谷!」、「妳年紀也不小了,和那些二十歲左右的背包客瞎混幹嘛,妳不覺得那裡很吵鬧嗎?」

 Khoasan Road,一條長度和台北師大路差不多長的街道,但是卻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自助旅行者,短短的一條街有幾十家guest house,可供給的住客量每天五萬人,尤其若想入住最具盛名又便宜到讓人發笑的D&D INN必須中午以前就去排隊,去搶那每間450泰銖的單人房(有床、有電視、有冷氣、有自己的浴室)。住的便宜、吃的便宜,是這裡聚集大批自助旅行者的最大原因,我曾經清晨三點到這條街,沿街的酒吧、喧鬧的人聲讓人忘記時間的運轉。也曾經早上八點多到這條街,酒吧變成早餐店、參加個個tour的觀光客亦將這條街擠的生氣勃勃。總的來說,只要曼谷機場飛機起起落落,這裡總有來來去去的旅行者,大家下一站不一定相同,但是在曼谷的這個時間點,都聚在Khaosan Road。

 Khaosan Road是旅行者在此喘口氣、休息的地方。有些旅遊書甚至將這條街奉為遊玩中南半島的門戶!的確如此,想要便宜玩泰國,這裡有各式各樣為自助旅行者打造的行程,最便宜的像到曼谷近郊的水上人家(floating market),只需250泰銖就可參觀,一般其他區域的旅館同樣行程都賣到900泰銖。其他的還包括坐巴士到吳哥窟,雖然時間長,但是費用1000泰銖有找。要去歐洲玩的人,可以在這裡辦一張「假」的國際學生證,甚至街頭還有人「製作」國際記者證,一堆假文件滿足有扮演欲的旅行者。不過提醒撿便宜的旅人,歐洲的博物館現在已經可以辨識出Khaosan Road 發的假國際學生證,有一回一個朋友持假學生證參觀雅典博物館,博物館管理員一看那張學生證立刻鬼鬼的笑:「ha-ha from Bangkok!Khaosan Road!」當場被識破。

 我想,應該是強烈的「旅行感」讓我每回來曼谷總會到Khaosan Road繞繞,和一批又一批永遠「在路上」的旅行者相遇。總是從街頭的Burger King開始走,進入一個舊書攤、買幾本用到破破但便宜到笑的lonely planet,再拐到巷子裡的按摩店狂按兩小時350泰銖的泰式按摩。然後繼續在這條街晃蕩,拐進一家每分鐘0.5泰銖的網咖收收信、和友人MSN一下。繼續走著。餓了,沿街的攤販飄著讓人流口水的香氣,來一盤炒麵吧,10泰銖!一碗肉丸粥,25泰銖!涼拌青木瓜,20泰銖!一攤一攤的吃過去。震天的音樂聲是這條街必備的配樂,沿著人行道席地而坐、拎著啤酒罐的旅行者則是參加這露天派對的指定姿勢。往往,街頭會出現幾個「氣球人」,拎著像長長花束的各色氣球,走過夜晚的街道,稍稍一不小心,氣球就輕輕的飄向夜空。走著、逛著,燃起變裝的慾望。於是買了幾件印染皺皺洋裝、於是在街頭坐在小板凳上讓三個泰妹幫自己編個辮子頭、於是買了一堆叮叮噹噹的首飾……。走到街尾,是一間警察局,這意味已經走到一攤好喝的柳橙汁攤販,買一瓶現搾柳橙汁,繼續在街頭晃蕩、繼續融在旅行者的漂流情境……。

 我不曉得我還會來Khaosan Road混幾次,或許有一天,這條街給我的幻覺一一消失,開始覺得住在這很吵、開始覺得在這裡混的老外邋遢到讓人厭、開始覺得便宜無好貨、開始討厭廉價、開始憎恨盜版CD、開始不爽仿冒名牌包包……。若這一天真的來到,也許我的旅行口味也改了,可能對這個世界不再那麼好奇、不想去冒險、不想太漂泊。那,勢必是另一個我。

Sunday, July 03, 2005

歸真的旅行 從脫掉鞋子走路開始

我的朋友簡銘甫從柏林寄了一封信來,部分的內容如下:
「感覺好像已經在柏林待了一整個夏天。這個夏天,艷陽是艷陽,藍天是藍天,一點都不馬虎。幹了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到公園曬太陽,聽KINGS OF CONVINIENCE。出門再也不帶相機了,覺得累贅,不真實。影像裡的世界,不自覺變成了POP LIFE,變成了PROPAGANDA……﹔變成了另一種可以被消費的東西。喀嚓一聲,"瞬間"就這麼輕易被消費了......。終究我們都看到了什麼?柏林是一個徹底實踐"復古"的地方。街上不時可以看見50年代的福斯旅行車,或是70年代的速克達。許多人身上穿的是60年代的嬉皮裝,或是70年代的AGOGO,連年輕媽媽們都開始推起60年代的娃娃車。我想,這一切都不是輕易用"時髦"就可以解釋的。柏林人是真的很認真在實踐"復古"這件事,不只是做表面功夫。"復古"可以是,在CAFE裡請大家關上手機。"復古"可以是,拔掉家裡的ADSL線。"復古"可以是,爸爸也開始帶小孩。"復古"還可以是,記得帶啤酒瓶去退錢。當然,這都是少部份人在做的事。生活需要有態度,不然與機器何異?……
人類文明要學習的地方真的很多。不過我想此刻,可以從脫掉鞋子走路開始。」



 銘甫在富錦街有一家家具雜貨小舖「魔椅mooi」,常去歐洲旅行帶具概念性的雜貨回來,但我最喜歡的是他在旅途上不時捎來的信,他的所感、所愛,會讓我思考很久。

 是啊!有多久沒有脫掉鞋子走路了!

 關於脫掉鞋子走路這件事,也在我最近讀的一本書「綠色薩伐旅」(雙月書屋出版)裡,作者以徒步的方式穿越肯亞的國家公園,一路上荊棘遍佈,他發現脫掉鞋子走反而是最舒服且自然的方式,當然,文章中提及大象的保育、獵殺等等課題至今都還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但是在他的行文中,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人勢必要回歸自然的,回歸最「真」的一面,越與自然作對,越對人類的生活無益。

 我的另ㄧ個朋友鄭有利,最近出了一本書「肯亞---我和我的荒野朋友」,這是他這六年來持續不斷往肯亞跑的旅遊筆記。紀錄他所見到的獵殺、交配、遷徙、動物間的親情,我問他:「為何你這幾年每個季節都要往肯亞跑呢?」他說:「在肯亞的荒原上讓他覺得很有歸屬感、很自然,可以感受到人只是宇宙萬物的一份子,不能太驕傲、囂張,在那樣的環境裡學會尊敬動物、尊敬自然。」翻著他的書,可以感受到ㄧ個旅人對於非洲荒原、動物的感情,沒有過於誇張的文字、或太聳動的標題,只是紀錄每次行旅的點點滴滴。

 同樣的,我的另外兩個朋友傅士玲和洪雅雯,最近常提醒周遭的朋友們,過著:低調而不奢華的輕生活,當然,包括輕旅行。輕旅行指的是,依據自己的心理狀態,讓自己最輕鬆、最回歸到原點的旅遊方式。不必過度在旅程中消耗金錢與力氣,而是淡口味的旅行生活。

 這些朋友最近做的事,無非是訴求「歸真」的旅行方式,ㄧ個不必有太多角色扮演、不用拼太多記錄的旅行態度。

 這幾年,我們的旅行方式口味越來越重,要奢華、要頂級,要飛到杜拜住帆船旅館、要坐豪華遊輪、要跟大亨去玩……。的確,奢華在流行,只是奢華是不是離自己的心太遠?翻著市面上的旅遊書、旅遊報導,封面標題總要下的很重:不可不去的人生50個地方、必買的血拼指南、必住的旅店、嚴選頂級泡湯地點......(當然,我自己也是其中操縱重口味的一員)。其實旅行並沒有那麼多:一定、必須、不可不、嚴選,誰說到峇里島一定要做SPA、到香港一定要購物、到泰國一定要看人妖秀、到新加坡一定要喝肉骨茶。只要能在ㄧ個地方,自得其樂,就是完美的旅行。

 現在的旅行,有太多炫耀的成分。當然,旅行是一種消費行為,消費總會夾雜著些許的炫耀。只是這樣的消費行為應該要有更多「自我」的意識,而不是被一堆旅遊商品、旅遊報導所擺佈。聆聽自己的內心、評估自己的體力狀況、經濟狀況,選擇最能在此刻讓自己放鬆的旅行方式,開始這個夏天的假期。

 或許,就從脫掉鞋子走路開始。